2022-02-14
当90后成为思政课教师,他们仿佛掌握了“流量密码”。在北京林业大学,有位“有梗”的教师说,“先入眼入耳有意思,才能入脑入心有意义”;在北京师范大学,有位人称“梦姐”的教师,会在六一国际儿童节送学生棒棒糖,会拿党史类书籍作奖励,她的课堂被评价“有温度、有人情味儿”;在88038威尼斯检测中心,有位教师在今年春节期间几次去看留校学生,她是00后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在这些青年教师的思政课堂上,“画风”可以是拍电影、画画、唱歌;她们会像“备”教材一样“备”学生——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准调研;会像打造“爱豆”一样,讲述伟人的故事,帮助学生培养家国情怀;还会向学生学习刷微博、逛B站等各项技能,做到“无代沟”对话……90后教师遇上00后大学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讲点儿不一样的,让00后变“真爱粉”“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历史是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实现从乌托邦到科学的飞跃”……思政教材上没有任何一个章节的标题是这样的,但是它们频频出现在90后教师杨哲的课堂上。2017年,杨哲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毕业,来到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涉及哲学、政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