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21日,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干部大会在郫都校区召开。党委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处作为职能部门代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学院代表汇报了2025年工作思路。本文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大会发言整理而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交汇年,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紧扣教育强国建设主旋律,在“十四五”规划目标引领下,以申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和支撑能源动力专业优势学科博士点为核心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关键指标突破,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
一、党建引领学科发展新格局
学院党委以“能源报国”精神为引领,构建“党建+学科”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耕于艰苦专业、行业和边远地区,凝练出鲜明的“能源报国”办学特色。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教师队伍培养,构建科研团队,整合资源推动成果转化。优化党支部结构,创建党建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和党员干部积极作用,同时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升领导力和管理效能。
二、攻坚“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学院启动2025攻坚行动,重点突破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核心教改论文、高水平人才引进、科研教学团队建设等短板指标,制定2025年度实施方案。
1.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升级
围绕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证,积极申报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学术导师与行业导师协同培养模式。强化课程质量建设,培育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升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实施学风建设专项行动,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科研创新能力突破计划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院年度科研经费力争实现突破。布局前瞻性科研方向,深化校—企—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高水平科研项目培育,推动原创性成果产出与技术转化应用,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强化科研团队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
3.研究生教育提质专项行动
优化学位点布局结构,完善分类培养体系,强化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推进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实施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构建导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4.学位点建设攻坚工程
确保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点周期性评估顺利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施行业导师引进行动计划,完善双导师协同育人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培养环节规范化管理,构建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三、多院联动申博聚势突围
1.落实顶层设计
围绕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动力等核心学科,构建三级管理体系:学科组统筹全局,方向带头人负责指标分解,支撑学院承担具体建设任务。明确2025年完成学科带头人制定的关键指标,重点强化高水平师资建设、成果攻关和平台搭建三大板块。
2.对标建设体系
以国务院学位审核标准为基准,参照国内同类高校建设经验,系统梳理学科短板。重点解决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国家级科研平台缺失、教学科研成果奖项缺口等核心问题。通过引进领军人才、联合申报重大课题、培育标志性教学成果等举措分层补强。
3.攻坚阶段计划
分季度实施重点突破:一季度主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二季度着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三季度重点培育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项,四季度完成申博材料体系化整合。建立月报制度和专家咨询机制,动态优化建设路径。
4.申报材料优化
构建“校内外专家联合评审+多轮迭代完善”的材料编制机制。重点突出学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定位,通过阶段修订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申报文本。
5.保障机制建设
落实学科群协同机制,实施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将建设指标分解到具体团队,定期评估建设进度,确保人才引进、科研突破、成果培育等关键环节有序推进。